足少陰腎經 / Kidney Meridian (十二經之八)

足少陰腎經

(點選圖片進入放大圖後,再點選可得原尺寸圖檔)

(穴名)圖表白線為本經無穴的路徑,黑線為本經有穴的路徑。

1.湧泉、2.然谷、3.太谿、4.大鐘、5.水泉、6.照海、7.復溜、8.交信、9.築賓、10.陰谷、11.橫骨、12.大赫、13.氣穴、14.四滿、15.中注、16.肓俞、17.商曲、18.石關、19.陰都、20.通谷、21.幽門、22.步廊、23.神封、24.靈墟、25.神藏、26.彧中、27.俞府
(足少陰腎經27穴)其支者:從肺出絡心,注胸中。手厥陰經銜接。

※紅字"大鐘“為別絡,圖雙白圈者是。別絡(絡脈)為相通他經的交會處。
足少陰之別,名曰大鍾,當踝後繞跟,別走太陽;其別者,並經上走於心包下,外貫腰脊。其病氣逆則煩悶,實則閉癃;虛則腰痛。取之所別者也。~(靈樞)
(後續當各穴應用等相關資料完備可以獨立聯結時,會使用粗體字標示,方便查閱。)

[內經]
腎足少陰之脈,起於小指之下,邪()走足心(湧泉),出於然谷之下(出足內踝然谷),循內踝之後(循內踝後太谿穴),別入跟中(別入腳跟中,依序為大鍾、照海、水泉),以上踹(小腿肚)內,出膕(曲腳,膝蓋後灣處)內廉,上股(脛本曰股,輔下體者)內後廉,貫脊(穿會於脊柱),屬腎(入屬腎臟),絡膀胱(聯絡膀胱);其直者,從腎上貫肝膈(從腎臟穿過肝臟、膈膜),入肺中,循喉嚨,挾舌本(舌根)。其支者,從肺出絡心(從肺出聯絡心臟),注胸中(兩乳間為胸中,)。是動則病饑不欲食(動病所發的症狀,饑餓不欲飲食),面如漆柴(臉色憔悴黯黑無光),咳唾則有血,喝喝而喘(喘息有聲響),坐而欲起,目䀮䀮(眼花不明)如無所見,心如懸,若饑狀,氣不足則善恐(氣虛並且容易恐懼),心惕惕(緊張)如人將捕之,是為骨厥。是主腎所生病者(腎臟所生的病),口熱,舌乾,咽腫,上氣,嗌乾及痛,煩心,心痛,黃疸,腸澼,脊股內後廉痛(股內後緣疼痛),痿厥,嗜臥,足下熱而痛。為此諸痛,盛則瀉之,虛則補之,熱則疾之,寒則留之,陷下則灸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,灸則強食生肉(用灸增加食欲,促進肌肉生長),緩帶披髮,大杖重履而步(養病時,行輕微活動)。盛者,寸口大再倍于人迎;虛者,寸口反小于人迎也。
※本經循行於(十四經發揮/元.滑壽撰-1341年)另有其解。待圖表繪成時再補上。

編著及圖表作者:StarsKang
(不定時增添應用資料及相關聯結)

本篇發表於 經絡 / Meridian, 工作技術相關 並標籤為 , , , , , , , , , 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