荊 芥 / BALM (Schizonepeta tenuifolia Briq.)

英文名稱: BALM
學名科屬:唇形花科/荊芥屬
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.
參考品種:
Schizonepeta multifida(L.) Briq.(裂葉荊芥)
產地來源:栽培。
取用部位:取全草蒸餾。
製作方法:蒸餾。
氣息香味:
青草般的涼氣中帶有檸檬香息。
它的香氣與香蜂草近似,但較為溫馨,俱有遠曳微微的清涼感。
主要成份:
右旋薄荷酮(α-menthone)、右旋檸檬烯。
得  油  率:少於1%。
精油色澤:微黃色。
性能作用:
◎抗病毒作用~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、白喉、 傷寒、痢疾、結核等杆菌有一定抗菌作用。
◎止血作用~炒荊芥使出血時間縮短3成、凝血縮短成。
◎增強皮膚血液循環、增強汗腺分泌、修復組織作用、神經性皮膚炎、皮膚搔癢等症狀。
芳香療法:振奮精神、解胸口鬱悶、醒腦。
症狀參考:感冒、頭痛、鼻塞、風疹、鼻竇炎、化膿性中耳炎。
美膚參考:麻疹、蕁麻疹、過敏性皮膚病、牛皮癬、濕疹等。
本草略舉:
發表、袪風、理血;炒炭止血。
治感冒發熱、暈;癰腫、瘡疥。
荊芥穗效用相同、惟發散之力較強。
《新本草》-性辛、溫。袪風發表、除血熱、解痙。
感冒發熱頭痛、咽喉腫痛、瘡毒腫脹。
入肺、肝二經。適用外感表症、理血止血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-主寒熱、鼠痿、破結聚氣、下瘀血 、除濕痹。
《日華子本草》-利五臟、消食下氣、醒酒。
作菜生熟食並煎茶、治頭風並汗出;鼓汁煎治暴傷寒。
《滇南本草》-治跌打損傷、並敷毒瘡。 治吐血。
荊芥穗,上清頭目諸風、止頭痛、明目、解肺 、肝、咽喉熱痛、消腫、除諸毒、發散瘡癰。 治便血、止女子暴崩、消風熱、通肺氣鼻竅塞閉。
其        他:
荊芥為藥的歷史相當久遠,它的應用也相當廣泛,在抗菌、皮膚保健上更有著相當顯著的效益。( 可參考本草綱目、本草備要 )。
注意事項:注意事項:身虛者忌用。
THE PLANT FLAVOR 植物的風華 1999年9月19日初版ISBN 957-97408-1-X 增修版ISBN 957-41-1056-7 / 2009年電子修正版試刊,請勿轉載。

本篇發表於 畫舍花田, 工作技術相關 並標籤為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