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點選圖片進入放大圖後,再點選可得原尺寸圖檔)
(穴名)圖表白線為本經無穴的路徑,黑線為本經有穴的路徑。
1.中府、2.雲門、3.天府、4.俠白、5.尺澤、6.孔最
7.列缺、8.經渠、9.太淵、10.魚際、11.少商 (手太陰肺經11穴)其支者,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,出其端。●接手陽明大腸經 。
※紅字"列缺“為別絡,圖雙白圈者是。別絡(絡脈)為相通他經的交會處。
手太陰之別,名曰列缺,起于腕上分間,並太陰之經,直入掌中,散入于魚際。其病實則手銳掌熱,虛則欠呿(原文用字:"去欠"。意為呵欠),小便遺數,取之去腕半寸,別走陽明也。~(靈樞)
(後續當各穴應用等相關資料完備可以獨立聯結時,會使用粗體字標示,方便查閱。)
[內經]
肺手太陰之脈,起於中焦,下絡大腸,還循胃口,上膈、屬肺,從肺系(氣管),橫出腋下,下循臑內,行少陰心主之前,下肘中,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,循魚際,出大指之端;其支者,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,出其端。是動則病肺脹滿,膨脹而喘咳,缺盆中痛,甚則交兩手而瞀(眼模糊),此為臂厥(逆氣)。是主肺所生病者,咳上氣,喘渴,煩心胸滿,臑臂內前廉痛厥,掌中熱;氣盛有餘,則肩背痛,風寒汗出中風,小便數而欠(量少);氣虛則肩背痛寒,少氣不足以息,溺色變。為此諸病,盛則瀉之,虛則補之,熱則疾之,寒則留之,陷下則灸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。盛者,寸口大三倍於人迎,虛者,則寸口反小於人迎也。
編著及圖表作者:StarsKang
(不定時增添應用資料及相關聯結)
您好,看了您製做的穴位圖,實在佩服萬分,我目前在從事自然醫療,是否方便將您的穴位圖放在我司的網站,供讀者參考,當然我相當尊重原創,我會標明出處,謝謝
李先生您好~收到你的訴求,歡迎使用連結,請標明出處!
平安順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