樟 樹
英文名稱:CAMPHOR TREE
學名科屬:樟科/樟屬 Cinnamomum camphora (L.)Nees et Eberm. var . camphora。本樟
參考品種:
C.camphora(L.)Sieb.var.glaucescens(A.Br.) Liu et Liao.烏樟
C.micranthum (Hay)Hay.牛樟
C.porrectum (Roxb.)Kosterm.黃樟
產地來源:
以台灣產的質量最佳。日本 /中國 。
取用部位:樹幹/枝/葉
製作方法:蒸餾為樟木油、芳樟葉油。
氣息香味:
1.本樟油香氣特殊,是獨特的主要香調之一。
在許多芳香植物群中,多少可發現它的香味滲在其中。例如:檜木、杉等。
2.黃樟油香氣較為持久,具有黃樟素的氣息具興奮、提神、醒腦等特性。
3.芳樟葉油(芳樟醇)的香氣,是調香中相當重要的成份。
4.台灣本樟-樟腦油 (True camphar oil),於初製時產生粗樟腦結晶,再經真空分餾出樟
腦與輕餾分的白樟腦油,中餾分的棕黃樟腦油,含黃樟素約 80%,去黃樟素得黃樟腦油,重餾分為含倍半萜(Sesquiterpen)的藍樟腦油。
主要成份:
酸類、醛類、芳樟醇、桉葉素、黃樟素、龍腦、香茅醇、松油醇、甲酚、丁香酚、香芹酚、樟腦、蒎烯、莰烯等。
樟腦油尚可分離出許多單一的重要產品;如黃樟素、倍半萜類…。
芳樟葉油- 為芳樟C.camphora var. linaloolifera Fujita,變種香樟的葉、枝經水蒸餾取得帶甜味與花香氣息及不刺的樟木香。
芳樟醇含量 :70-80%。
得 油 率:依製作方式有別。
精油色澤:
白樟腦油為無色透明液體,帶有桉葉的氣息。
棕黃樟腦油為淡黃至棕色液體,帶黃樟素氣息。
黃樟腦油為黃至棕黃色液體,帶樟腦與黃樟素氣息。
藍樟腦油為藍至墨藍色黏稠體,帶黃樟素氣息。
性能作用:
鎮痛、局部性麻醉、殺菌、除蟲、強心、袪脹氣、利尿、退熱 、醒腦、消炎、散腫、止痛、促進血液循環、增強呼吸功能、 防腐、安撫腸胃。
芳香療法:
蒸薰- 俱清新、健康、明朗、安定緊張的情緒、提神醒腦、淨化空氣、可減低傳染病的感染。
(中樞神經興奮劑) 沐浴、按摩- 消除體表的疼痛、風濕關節炎、痙攣、四肢麻痺、解熱、活絡筋骨、消除疲勞、中暑等。
症狀參考:
呼吸道感染、肺炎、偏頭痛、鼻塞、腸胃炎、止痛、尿道炎、 子宮頸炎、陰道炎、外部腫脹疼痛、風濕疼痛、肌肉疲乏、運 動傷害、褥瘡、感染性皮膚炎、止癢。
美膚參考:
1.皮膚發炎、火傷、燙傷。 《按此聯結》
2.使皮膚、肌肉、筋骨回溫。調配時需要注意複配精油的選擇及劑量。 《按此聯結》
3.消除瘀血、扭傷、肌肉緊崩、腫痛及身心疲憊不堪時,可作按摩用等。 《按此聯結》
4.抗真菌、平衡油性皮膚、粉刺、疣、止頭皮屑、清潔陰道、足癬、褥瘡、增加排汗,消除水分滯留引起的腫脹。
本草略舉:
[樟 木] 性辛、溫。 入肝、脾、肺經。
袪風濕、行氣血、利關節。 用於心腹脹痛、腳氣、痛風、疥癬、跌打損傷。
[樟子實] 性辛、溫、無毒。 入心、脾、胃經。
行氣止痛、袪風散寒、消腫、止癢、腹痛吐瀉、心腹冷痛、胃寒氣痛、腳氣浮腫。
[樟 腦] 性辛、熱、有毒。 入心、脾經。
通竅、殺蟲、止痛、辟穢、腫毒、胃寒腹痛、跌打損傷。
[黃 樟] 性辛、溫。
溫中散寒、消食化滯。用於腸胃炎、胃寒腹痛、消化不良、百日咳、痢疾。
其 他:
樟腦油是極佳的防腐劑、消毒劑。黃樟精油俱備極佳的醒腦作用,但是不可過量。 (黃樟素含量為台灣衛生署所管制。 )
注意事項:
孕婦禁止內服。
過量使用會因黃樟素的作用,導致中樞神經過度興奮 ,引起神經不良反應。
不宜過量使用。直接大面積使用會引起神經中毒現象。
THE PLANT FLAVOR 植物的風華 1999年9月19日初版ISBN 957-97408-1-X 增修版ISBN 957-41-1056-7.2009年電子修正版試刊請勿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