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油配製的幾個難處。每年的陰曆年終,我都會替新的一年配製一瓶代表性的純植物精油,並分享予客戶朋友們,而今年所調製的香氣,個人自譽一樣有超水準的表現。
對於一位調配者而言;最簡易的前、中、後味,三個層次應該分明,而啟香、賦香、醒香的階段都必需有十足的把握,因為這三個段落對於調香者是最大的挑戰與創意的展現。調香者須要知道自己要表達甚麼,要下的精油種類,下多少、何者先、何種後、為甚麼?會有何種變化,變化後要再加入那一種,又會有何種變化與生成,這些程序在腦海裏和經驗、感知、美感綜合;不斷的推進,不停的融合,此期間就必須對這個香,俱完成後的十足認知,同時要有對此香半年後熟成的預估,三年後不質變的期待。
很難,真的很難!也正是這種種的難處,方才成就這門香的藝術。
今年的香在半年後散出粉粉的中段香,這是意料之外的氣息,可以確定是紫羅蘭的韻味發酵,然而就是無法找出其中結構的變數,多麼的奇特,好些年沒碰到過了。
近來盛暑日熾,多有中暑者;往常會使用疏導氣、血、行經、通絡的精油組合,並添加薄荷與樟香等,施用後幾乎都有成效,但是個人發現這樣的組分,僅是將熱分散於經、絡、臟、腑及它處,這是熱潛的現象。近日經思考、推論得到一個答案;不用薄荷,使用神香草、香蜂草此兩種草油即可解決,有興趣可試試。
08.07.24 Stars.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