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日子沒在Blog寫點心得、感想什麼的…!
前兩個星期多的日子,也不知是否閃了腰,總地是腰部酸痛難忍,由右痛至脊椎再轉至左側,這兩天左腰部漸呈酸而不痛,想是將癒的前兆。痛至直不起身時原是想給自己下兩鍼,但測量脈搏時得6數一遲怕自下鍼而現暈眩時無人急救而作罷,此疾方才延續至今。
這段日子裡也決定買下EOS 5D MARK III,已於五天前收到此間代理商寄達的相機,5D III機身與現在使用的EOS 7D外觀、操作鍵等非常相似,5D III略輕7D,而且5D III的快門聲響不及7D的爽快分明,初按快門時還真的誤以為買到故障品呢!
購置5D III經過了一番考量,問題是去年底僅有EOS 1DX的消息,而且也準備好了(青仔叢:母語),不料年初有了5D MARK III的發佈且提前1DX上市,那些影棚的好友轉而支持5D III,理由是畫素超過1DX、連拍提升已經夠用、高ISO、價格相差1倍,而且有7D可為替補等。
個人接觸數位影像機身時間不長,由入門300D(也沒拍過幾次)直接跳至EOS 7D,7D不是不好用,是那影像的立體層次及空間的張力、清透感等實在和正片的表現有落差…。最後是年輕友人foamposite兄(其技術、作品已可為攝影家之列)給予的一些建議,思量一日後決定購置5D MARK III。
foamposite兄的意見約略如下:「…我想5DIII應足夠您使用,1Dx的對焦點已下放,所以對焦點的選擇,與合焦的準確度我想1Dx與5DIII無異,較大的差異應該是在連拍速度,與新的追焦系統,還有比較耐用的反光鏡組…若無拍攝運動或飛羽的需求,5DIII是較划算的選擇…5D3雖然號稱是5D2的後繼機,但我認為這已經是完全不同時代的兩台機身,唯一硬要說的共通點,就是上頭還掛著5D這兩個字吧。
…先不論這個測試照所包含的諸多變數(稍後討論)。
拍照的本質不外乎優秀的成品,以及拍攝時的操作方便度,這兩大重點。
在5D3最大幅改變的,多對焦點、以及新的對焦系統部分是比5D2優越,但是您必須考量是否會用到這套對焦系統,若用不到這些多出來的對焦點,那對您來說 5D2就跟5D3在此是打個平手。
另一個在5D3所強調的當然就是高ISO的純淨度,但我覺得現在的用戶已經太過度去強調這個部份,對我來說一張圖在紀錄當下細節的保留度,遠遠比純淨度來的重要,只要細節留著,回來經過適當的處理,雜訊要處理掉輕而易舉。
若拍照時大多在光線充足的場合,配上大光圈鏡頭,高ISO幾乎是開不得的(動不動就過曝)所以在這個部份必須去考量自己想拍攝的主題是否會需要到ISO 25600甚至51200的狀況。您若習慣在光線不足的條件下手持拍攝,我想這個可用ISO 就會是必需的條件,這個部份 5D3是勝過5D2的,不過是不是勝過,依然是以您的拍攝主題為主。
但必須額外考量的,就是在這個ISO值這麼高的狀況,就算畫面很乾淨,他是否還能保留您能夠接受的細節(我想 這可能還要等多一點實拍圖出爐)…會不會5D3出現很多完美的細節,而5D2已經銳化過了頭呢?這就是我前言說的,一大堆的變數,不同的機身不應該接受齊頭式的測試。
過度的去強調銳度的意義我也覺得不大,尤其是100%檢視原圖的時候,我相信99.9%的Canon用戶不會把原圖等比例輸出來觀賞,就算40D 僅1000萬畫素的原圖也比我正在用的24吋螢幕大上一倍,該在意的是,我到底會用到多大的圖,那原圖縮圖成那個大小的時候,我是不是能把細節處理的很好,不管是在網路上分享,還是真的輸出成大圖來展覽,都能把色彩與細節兼顧,我相信不論5D2還是5D3 都是一時之選,但是能把圖做到什麼程度 這才是Canon用戶的最大難題…」
以上是個人約略擇選 foamposite兄所給予的重點意見,也希望這些建議對其他猶豫中的朋友們有所幫助。
100%jpg裁切。直出無後製
100%jpg裁切。直出無後製
以上為EOS 5D Mark III試拍,圖為jpg檔直出、壓縮,無後製 。參考。
地點:星期日淡水午後9-10級陣風、微雨。
Starskang筆記 (因為沒有5DII所以選擇5DIII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