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元歡喜日坐夏圓滿

在過個幾天就是陰曆七月十五日是俗稱的中元節,其實中元節可說是受了佛教盂蘭盆會的影響,於后又慢慢的被民間加入了一些民俗信仰而溶合成的節日。
那麼何以是陰曆七月十五日這一日?
因為佛門在四月十五日開始結制,僧眾師父們致力於專心一意用功修學佛法(印度此時期是雨季的開始)直至七月十五日解制,為期三個月圓滿坐夏。
往昔師父每於四月初就再三叮嚀四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的開始,直到七月十五日都會閉門(師父在山裡的洞口真鎖了三道拼湊出的木門),作弟子的還是會每個星期上山在師父的門前清理些雜草等等,直到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歡喜著師父坐夏圓滿。

以下為敬錄   印順導師   大和尚所著「華雨集第四冊/三、中國佛教瑣談/九.供僧」1993.04初版。
內文有   印順導師對結夏安居的一些簡短說明。
九 供僧
供僧,就是供眾。佛教的出家弟子,專心於自利利他的法業,生活所需,是依在家眾的供施而來的。在印度,佛與出家弟子,每日去村落、城中乞食。布施飲食的,不能說是供僧,因為這是隨來乞求的而施與,不是平等的施給多數人。如在家弟子,請多少(不定)眾去他家裏受供養,平等的供給每一位,那就是供僧了。在供僧中,「安居施」──七月十五日最隆重。佛制:比丘、比丘尼,在夏三月(四月十五──七月十五日)中「雨安居」。這雖由於雨季,不適宜到處遊行,而三月中安居修行,也是好事,古人多有在安居中成聖的。所以安居終了,俗稱「解夏」。那一天,附近的信眾都來供養,稱為「安居施」。除豐盛的飲食外,還有供養布疋(做新衣用)的,日常用品的,這是佛教的大節日。佛法是   P.158
平等的,但法在世間,也不能沒有限制。安居施只布施給在這裏安居的,人數是一定的。如有聽說這裏的安居施豐厚,他處的出家人臨時趕來,那安居施是沒有他這一分的。出家眾三月安居,到這天,受比丘戒的年齡,長了一歲,所以比丘(及比丘尼)的年齡,古稱多少「夏」。中國佛教不重安居,與世俗的年節混合,所以變成「僧臘」了。這一天,比丘、比丘尼都大了一歲,如父母見兒女長大一樣,所以稱為「佛歡喜日」可是中國佛教,七月十五日與餓鬼相結合,成為超度鬼魂的佳節。唉!佛法的演化,有些真是出人意外的!
信眾(出家人也可以)到寺院裏「打齋」(西藏稱為「放茶」),平等供養,就是供僧。我受戒時,天童寺「打齋」的分供眾,如意齋,上堂齋,那是依供養金錢多少而分類的。現在台灣戒會,在上堂齋以上,又有××齋,××齋,而最高的是護法大齋。一般人總說佛教守舊,其實創新的也著實不少呢!
七月十五日供僧,中國佛教早變質(度鬼)而忘記了。似乎菩提樹雜誌社,發起七月十五日供僧,由信徒發心集合,購買些日用品,選定對象,到時分別寄   P.159
去,每人一分。雖不是安居施,而確是喚起供僧的先導者!…。P.160

StarsKang筆記

本篇發表於 幽冥鐘響 並標籤為 , , , , , , , , 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