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性浸膏、萃取液、精油等內含常見基本成分(一) 生物碱、配醣體(甙類)

植物內所含化學成分十分繁複,其中具有特別作用或治療性的部分,可稱它為活性或有效成分。反之其他部分則被稱為無效成分。但是這樣的分別法卻是有可異議之處,如葉綠素有抗曬作用,鞣質為燒燙傷與止血作用。所以在分別有、無用處,應該區分為外用、內服、注射等功能上的使用為其標準。

研究方法的推陳出新,設備日新月異,許多常用藥性植物,很容易被檢視其化學組分,因此有些植物被宣告為含毒性成分而遭禁用。實際上藥用植物處方內容,少有使用單一植物為藥用。複合的處方裏含藏著生成與剋制的理論與應用上的實證,許多病菌所致的症候,若無該植物毒性組分則無效益,病癒而能不傷身,端視複配處方的能力。

(一) 生物碱、配醣體(甙類)

ALKALOID
『生物碱』此類為含氮的有機化合物,大部分為含氮序環架構,部分為有機胺衍化物,呈碱性並具備特定的生理作用。
一般為結晶性固體,具苦味、無臭、無色的狀態,少部分為有色或為液態。
生物碱為難溶或不溶於水的性質,可溶於有機溶液,如乙醇、苯等。
遇酸可生成生物碱的鹽質,可溶於水或稀釋醇。
此類為不具揮發性作用,除了少部分,如菸碱、咖啡碱、檳榔碱。
生物碱多為左旋體,在變旋後有增加毒性與失效的現象。

GLYCOSIDE
『甙類』甙為配醣體,是經水解後產生非糖及糖的化合物。非糖稱為配糖基或甙元。
大多數甙類為結晶狀,具苦味、無色、無臭,少數為黃色;如黃酮甙。
甙的溶液約呈中性或酸性反應,可溶於乙醇或水,再則聚合糖或甙元的數量,關係著溶解的能力。甙類具旋光性,一般為左旋且無還原的性質,為經水解後之單糖體呈較高還原性質,其左旋性也轉為右旋性。由不同甙元結構,可分為皂甙、黃酮甙、強心甙、氰甙、香豆素甙(Coumarin glycosides)及其他等

saponins
『皂甙』俱去污除垢的作用,可降解液體表面張力,並可作為乳化劑,能產生持久性泡沫。有溶血作用,不適為注射使用,內服則不俱溶血作用。
皂甙又名皂素,能促進呼吸道腺體分泌,為消炎、解熱、鎮痛、殺菌等功能。

flavonone glycosides
『黃酮甙』此黃色素普遍存在於植物界,多數呈黃或為黃色結晶粉體。
黃酮甙對生理方面產生的作用為多元的性質,如消炎、抗菌、止咳、平喘、解痙攣、維護肝機能、擴張冠狀動脈血管、改善血管脆硬性、改善滲透壓等功能。

Cardiac glycosides
『強心甙』為多種醣體與甾醇(俱不飽和內酯環)複合而成的甙,為中性化合物,呈無色結晶。
一定劑量的強心甙能使心臟產生強烈的生理作用,如增強心臟收縮壓,改善心臟機能。於大劑量時也會造成心臟休克,進而停止跳動。

Cyanogentic glycoside
『氰甙』為分子中俱(C – C=N)氰基的甙類,經水解能產生氫氰酸如薔薇科的梅子等,又經水解得之氫氰酸有毒性,其劑量須要檢測及控制。俱備鎮咳化痰等功效。外用俱清潔殺菌的作用。

THE PLANT FLAVOR 植物的風華 1999年9月19日初版ISBN 957-97408-1-X 增修
版ISBN 957-41-1056-7.2009年電子修正版試刊請勿轉載

本篇發表於 畫舍花田 並標籤為 , , , , , 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