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收到要我代為鑑別的一批精油;實論這些都是人為加工過的混合性香料,某幾瓶是有添入該原植物精油少許,但還是經過人為混製。
所有單一植物其選用之部位,所提取出的精油都有他的獨特氣味,如何分辨真偽?老話一句:多聞、多看、多問、多比較。
以下陳述幾個判斷方法,提供給各位作為學習地起步依據:
1.到野外草叢或花市找出常見的原新鮮植物;薄荷、留蘭香、艾草、甜羅勒(九層塔)、白千層葉(台灣大學及孫逸先紀念館旁行道樹中有)等等,多聞幾回並記住它的氣味,或取片葉於購買時直接比較。賣家不允許當場比較的就別買。這方法作為起步,將有益於習慣原生植物的特徵氣味。將此經驗集成為判別與學習。其他如百里香、薰衣草、鼠尾草等其品種繁多,不宜作為初期比較。
2.找有些許經驗的同伴於購買時;代為評比。
3.一般植物精油有一特性,就是其氣息有一貫清明、統一的調性,其間雖有許多細微變化,但絕對不會有紛雜兩種以上的調性,記住調性的一貫性。
4.丟掉個人對香味的喜惡記憶,有許多人習慣生活用品中所添入的香料而不自知,此記憶會影響判別,記住;你不是在買香水或花露水。
5.有部分植物精油,因該植物含有膠質或該植物無法直接提取精質油,所以需要經過其他製程,因而最終所呈之氣味與原植物新鮮時有異,但調性的一貫性是不會改變的,這方面是需要一些時日的經驗。
6.有部份市售精油加入乳化、助溶劑原料,然后告訴買家該精油易溶於水等等,這樣的精油於容器中呈微黏的質感。
7.有些市售精油會加入提香劑原料,這種精油往往前味厚重,氣味強勁,后勁相對薄弱,或帶焦煤味、微苦味、汽油味等。
(曾有電視台訪問所謂芳療師,她約略是這麼說的:市面精油不純…,要判斷精油純否?要將精油滴在衛生紙上觀察揮發後是否有殘留,沒殘留的方是純精油…。
這奇怪不留痕跡的說法只可聽聽罷了。
好而純的精油其組分非常多樣,那種揮發後不留痕跡的無非精油再分餾所得單體香(一般為醇類),使用這種原料除了麻醉刺激和單調的香味真不知有何特別意義。
藍甘菊為藍色,如何揮發後不留痕跡?乳香精油為黃棕色,買個透明具乳香氣味的醇脂有甚麼意義?
8.還是老話一句:多聞、多看、多問、多比較。
園丁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