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次,迦葉!菩薩有四大藏。何謂為四?若有菩薩值遇諸佛。能聞六波羅蜜及其義解。以無礙心視說法者。樂遠離行,心無懈怠。迦葉!是為菩薩有四大藏。
菩薩修學了上面所說的正行,從得智慧,不退菩提心,到真實菩薩福德,就能得到正行的種種勝利;勝利是殊勝的義利。本經又分四項來說(趙宋譯作六項),先說四大藏。 世尊又告訴「迦葉:菩薩有四大藏」。藏是庫藏。菩薩在初阿僧祇劫中,修學正行,積聚無邊的福德智慧資糧,如大庫藏一樣。廣大的福智資糧,以四事來統攝,四事是:
一、「若有菩薩值遇諸佛」:菩薩在菩提道的學程中,生生世世,到處都能逢到諸佛。生生都能見佛,也就能生生聽法、供養、修行,也就用不著擔心退墮了。這是多大的福德善根呀!
二、「能聞六波羅蜜及其義解」:六波羅蜜(度),是大乘菩提道的綱領。菩薩見了佛,不但略聞六度的大要,而且還聽到六度的義解。因為六度的意義,深廣無邊,所以佛與菩薩,又加以解說,發揮,這主要是六度的論典。這樣,不但是生生見佛,又能生生聽聞大乘法義,成就大乘的聞所成慧。
三、「以無礙心視說法者」:說法者,是佛與菩薩。菩薩聽聞了大乘法義,對說法者所說的,要有隨順心,沒有成見,沒有隔礙,沒有異想。這樣的隨順師意,才能如理的思惟大乘法義,成就大乘思所成慧。
四、「樂遠離行,心無懈怠」:菩薩的親近如來,聽法、思惟,目的在願樂修學遠離行。什麼叫遠離行?不受境界的拘縛,心能解脫自在,不與煩惱作伴侶,是真遠離。為此而修行,從修行來實現解脫自在,一心精進,不懈怠、不放逸,能成大乘修所成慧。 大乘的無邊資糧,總攝於見佛、聞法、思惟、修行中,「是為菩薩有四大藏」。此四大藏,等於聲聞的四預流支:『親近善友,多聞正法,如理思惟,法隨法行』。
摘錄自 印順導師 大和尚 「妙雲集(寶積經講記)」
讀「妙雲集(寶積經講記)」 StarKang 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