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次,迦葉!菩薩有四曲心,所應遠離。何謂為四?於佛法中心生疑悔。於諸眾生憍慢瞋恨。於他利養起嫉妬心。訶罵菩薩,廣其惡名。迦葉!是為菩薩四曲心,所應遠離。
學者如善法增長,心地就會質直。佛是特重質直心的,所以說:『直心是道場』。否則,善法損滅,心地就會邪曲起來。因此,接著來說菩薩應離的四種曲心,與四種直心。佛說:「菩薩有四曲心,所應遠離」,那四種心呢?
一、「於佛法中心生疑悔」:於佛法中出家修學,應秉承佛的教授教誡,不敢違犯。如違犯了,應立即發露。如對佛法的恭敬信順心不夠,就會為了面子問題,把罪過隱藏起來。罪過藏在心裡,一定會陷於重重疑悔的憂苦當中。如把死尸放在家裡,弄到膿血流漓,臭氣充滿一樣。這裡的悔,不是懺悔,而是嫌惡自己所作的不善,引起內心的不得安定。
二、「於諸眾生憍慢瞋恨」:這可以約一切眾生說,而主要為對於共住的師友。在大眾中,自以為高勝,憍慢得了不得。有了過失,因為憍慢心而不肯認罪。如受了僧團的處罰,或驅擯,那就生瞋恨心,以為僧伽不公平,故意難為他。
三、「於他利養起嫉妒心」:有大福德大智慧的菩薩,當然會受到一般人的尊敬,而得廣大的布施。有的不怪自己──不修福,不修慧,而又貪著財利,這才見到他人得利養而生起了嫉妒心。
四、「訶罵菩薩,廣其惡名」:菩薩的福慧增勝,能通達甚深的法門,所以受到廣大的敬施。現在,不但嫉妒菩薩的利養,更進而憎厭他的大乘深法。因此對大乘學者的菩薩,訶罵他,毀謗他,廣大傳揚他的惡名。
疑悔、憍慢與瞋恨、嫉妒、不信,這就是菩薩的四曲心。修學菩薩行的,這是應該遠離的。
摘錄自 印順導師 大和尚 「妙雲集(寶積經講記)」
讀「妙雲集(寶積經講記)」 StarKang 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