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 復次,迦葉!菩薩有四法,得大智慧,何謂為四?常尊重法,恭敬法師。隨所聞法,以清淨心廣為人說,不求一切名聞利養。知從多聞生於智慧,勤求不懈,如救頭然。聞經誦持,樂如說行,不隨言說。迦葉!是為菩薩四法,得大智慧。
現在,再從正行來說能得大智慧的四法。那四種法呢?
一、「常尊重法,恭敬法師」:能常常的尊師重道,就會常常的訪師求法,智慧也就自然增長廣大起來。
二、「隨所聞法,以清淨心廣為人說,不求一切名聞利養」:菩薩隨自受己聽聞持的深法,不會『秘不說盡』,而是樂意的廣為人說。以弘法心,慈悲心,報恩心來說法,不是為了貪求名譽,或者財利供養。唯有這樣的清淨心說法,才能廣為人說。否則,存有名聞、利養、徒眾──不清淨心來說法,就會或多或少的保留。不是嫌說法的報酬太少,就怕別人與自己一樣,名聞利養被人奪去了。
三、「知從多聞生於智慧,勤求不懈,如救頭然」:對於樂法的人,故意留難,不願為他說法,主要是由於不知聞法的利益。要知道,現證的智慧,雖由於修習;而修慧要由於思惟,思慧要由於多聞。知道智慧是從多聞而引生的,就會尊重聞法的功德了。對他人,就不為留難,樂意去
為人說法。對自己,一定是精勤的求聞正法,不懈不怠。如頭髮鬚眉著了火一樣:火 燒(然與燃同)鬚眉,一定急不容緩去救息他;知道多聞的功德,一定會不懈不怠的去多聞正法。當然,精勤的多聞,也要注意到身心的調適。必須『行之以漸,持之以恆』,從容不迫而又鍥而不捨,才是中道的勤行。
四、「聞經誦持,樂如說行,不隨言說」:凡人聽聞經法,背誦、受持,大抵會因此而憍慢起來。但聞思經法,還是為了實行。如學者的志願,在乎如經所說的去實行,而不是隨著語言文字團團轉,專在名相上作工夫,那就會感覺自己的實行不足,還不能完滿的實踐佛說。能深切感覺到自己的不足,自然謙和寬容,不再憍慢自高了。能這樣依解而起行,智慧當然能生長廣大了。
佛總結的說:這就是「菩薩四法,得大智慧」。
摘錄自 印順導師 大和尚 「妙雲集(寶積經講記)」
讀「妙雲集(寶積經講記)」 StarKang 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