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蒜.葫
英文名稱:GARLIC
學名科屬:百合科/蔥屬 Allium sativum L.
參考品種:
產地來源:各地皆有栽培
取用部位:鱗莖
製作方法:蒸餾
氣息香味:刺鼻的獨特氣息,辛辣刺激的香味。
主要成份:
烯丙基丙基二硫化物、(烯丙基二、三硫化物)、烯丙基四硫化物、二乙烯硫化物、烯丙基乙烯基硫化物、大蒜素、 配糖体。
得 油 率:
脂肪油0.1-0.18%。
精油色澤:
透明、桔、淡黃綠色。
性能作用:
抗菌、抗真菌、抗原蟲微生物、降低血壓、降膽固醇、降低血糖、化血凝塊、止痛、消 腫、清血、活 化淋巴系統增加排毒、助消化、散瘀血。
芳香療法:
芳香療法上幾乎不被使用,低用量可去除食物腥臭之氣。 作為淋巴按摩用油,促進排毒效應。 肌肉放鬆、扭傷、風濕疼痛。
症狀參考:
百日咳、白喉、傷寒、急性闌尾炎、化膿性中耳炎 、滴蟲性陰道炎、阿米巴原蟲性陰道炎、頭癬、急 慢性鼻炎、鼻塞、支氣管炎、肺結核、糖尿病、風濕性關節炎、神經痛、心肌梗塞、高血脂、高血壓 、痢疾、腎炎、膽囊炎、 膀胱炎、前列腺炎、抗癌。
美膚參考:
改善面皰、粉刺、T 字部位泛油、傷口消毒、傷口 膿腫、雞眼、牛皮癬、白癬、去肉芽、外傷致組織硬化、清潔外陰部感染。
本草略舉:
《本草別錄》-葫,大蒜也。
辛、溫。入脾、胃、大腸經。 解毒、健胃、久食損人目。歸五臟、散癰腫、癥瘡、除風邪、殺毒氣。
《本草綱目》…入太陰、陽明,其氣薰烈、能通五臟、達諸竅、去寒濕、辟邪惡、消癰腫、化癥積 肉食、此其功也。
《中醫學大辭典》﹣大蒜根… 此物屬火、性熱喜散、其氣薰烈、入脾、肺、腸、胃四經、能通五 臟、達諸竅、去寒濕、辟邪惡、為消腫化結之品…。
《 新本草》﹣抗菌消炎。用於防治感冒、菌痢、腸 炎、阿米巴痢疾、癰腫瘡傷。
其 他:
在塑身按摩用油中,大蒜精油或大蒜精皆可在短時間內,對皮膚產生極大正面功效,唯獨其味並不受歡迎,所以常常被棄置不用。
使用於粉刺及肌肉鬆弛等,效果奇佳。
大蒜精油於複配應用時,宜使用1000之3以下的用量。為免大蒜特殊氣味刺鼻,可添加檸檬、岩蘭草、樺樹焦油、安息香等精油。
注意事項:腦充血、眼疾患者避免使用為宜。
THE PLANT FLAVOR 植物的風華 1999年9月19日初版ISBN 957-97408-1-X 增修版ISBN 957-41-1056-7.2009年電子修正版試刊.請勿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