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重讀 印順導師 大和尚的著作 「淨土與禪」妙雲集下篇之四 及「佛法是救世之光」妙雲集下篇之十一81.04修訂一版。
「淨土與禪」文中淨土的目次篇章,是我較常敬閱恭讀的範圍,有兩個原因:
其一、我懼怕自己為外道、俗成偏見所染,曲解淨土,這是我反省、反思、疑慮時必讀的。其二、皈依師父雖是禪宗曹洞一系,坐中唸佛及冥黯中坐,都是師父所傳的方法,冥黯中坐我已能安於冥黯中的靜、無懼於黑〈現階段〉,但是坐中唸佛,所唸為何?淨土為何?等等等,這些都是從「淨土與禪」的著作中獲得引導、糾正,在文中 印順導師會引註出處及經、典、論很容易依循。(早年一直認為西方淨土是眾願所成,眾願這真是錯亂的想法!)。
「佛法是救世之光」妙雲集下篇之十一81.04修訂一版,降魔的方法(p.17),美麗與險惡的岐途(p.313)此二篇,也是我用來警惕自已,所見所思如何免於外道、術士所惑。
近期網頁所見,某心靈某會,該網首頁宣稱;修學老、莊,為道家之神職者,宣說意識的正邪、靈魂……自我、眾生、老天等等,要求授課徒眾認(識)知(靈)修持成佛而後入涅槃等等(?!?)。
我很想問:既然為道家何來神職(道家不同於道教),既為祀神教之職司者,如何借道家引佛言。又「老子」五千字、「莊子」章節中,何處言「佛」說「涅槃」來著?何況「老子」所用的那個〈無〉與佛說的〈空〉是兩回事,不一樣的。
網文中有言兩極(?該是儀吧。)歸太極等促返真言論,這也是不明確的說法。此太極與華嚴一真法界圓圖更是南轅北轍(曾有人作此比較)。太極如何生兩儀,演四象,太極(為虛無,說是虛無還是有的。)如何是兩儀〈陰陽、明暗〉是清或濁?
道德經不是一開始就說;恆常不變的道,是不可說明的,反之就是非常道。這如何與「佛」「涅槃」有關。
坊間訓練乩童、扮神或通靈術與發功等被重新包裝,混入成為部分現代流行的心理和心靈修學方法。正如(美麗與險惡的岐途(p.313))中所言的「靈子術」之流。
是與非、對與錯,各為二分之一,要言中心結不難,模稜兩可的應答對應上下起伏無助的心情真是一拍即合的結構。如果是訓練過的術士,其言談中套話的能力更是一流,那怕你是心理名師、通識學博士也難逃其手。
引用「佛法是救世之光」妙雲集下篇之十一81.04修訂一版,降魔的方法(p.18-19), 印順 導師於文中有言:「……比如,一個精進修道的人,身體忽遭重病,或遇到環境、人事的障礙,就容易起煩惱,退失道心,這就是魔力。總之,魔是代表世間生死的最大力量,你不想超出它的範圍,永遠在它的勢力範圍之內,它對你是非常客氣的。一旦你要想出離三界,超出它的勢力範圍,它就來搗亂你了。一般的說,魔是我們向上向善的障礙。其實,魔在擾亂的時候,它底方法也是很多的,譬如它以障礙的方法來使你退心的時候,你能夠不為它所動,它就改用軟的辦法,向你說好話,現出關心你,同情你的姿態,以遂它的目的。例如:你發起出離心,要斷煩惱,了生死,魔王就向你說:生死是不容易了的,不如居家衣食無憂,五欲自樂,以諸財寶,廣行惠施,修善作福,死後生天。這些話,聽起來是很不錯的,可是骨子裡就不對了,它是教你味著世間,不求解脫的,當知這就是魔。還有,如果你是愛樂大乘,發菩提心的,魔又是一套說法了!如說:菩薩是很難做的,菩薩的行門還沒修好,是仍不免墜落於生死的,還是急速了生死好。總之,凡是我們想要向上走一步,魔就設法把我們向下拉一步。即使我們的志向堅定,魔不能阻礙我們發菩提心,等到我們修菩薩萬行的時候,魔又來了,並且讚歎地說:你真了不起呀!修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其福德果報,是如何的不可思議!施者、受者,及所施物等等都是實有的,不是自性空的。這樣的讚歎宣說相似波羅密多,當知這也是魔。」
星筆記